今天一天都忙着工作,整个人都头昏脑涨。一个需求搞了三个星期,才勉强完成,真是有够离谱的。

我也不确定是需求本身难,还是我自身的工作效率降低了,但是在这里工作,真的让我很不舒服:逼仄的工作空间、几乎没有线下交流,每天就像是在远程办公。老实说,我的工作时间里大部分都很轻松,可我依旧觉得自己很累。

我想要离开。然而短时间里,我又不能离开,我确实很想一走了之,但人总是被各种现实因素裹挟,没得办法。

想起之前在面试的最后见到各种公司高层领导时,我所见的都是一张写满了疲惫的脸,他们是把所有的时间都献给公司了?我倒是觉得可悲,如此努力,几乎将生命献给公司,真的值得吗?

我一直在思考工作对我的意义,工作对现在的我来说,仅仅是为了生存,而不是实现个人价值。我想,每个人的个人价值,也并不只有工作这种方式才能实现。人的一天有 24 小时,而工作就要占去 8 小时,除去睡眠的 8 小时,我只能留 8 小时给我自己──这真是太可怕了

从学校毕业后,许多人都按部就班的找好了工作,仿佛听从了什么指示。我向来感到困惑,因为从没人告诉你,工作是为了什么?社会需要你去工作,政府出了一系列政策,胁迫你去工作:不工作不能享受社保、医保,许多地方,没有工作甚至不能办储蓄卡、办签证出国等等,生活上使你处处受限,也让你对自己的未来感到焦虑;家人需要你去工作,你有一家老小需要养活,你还有房贷、车贷,还有各种身外之物限制着你,使你无法脱身,不一而足。总之,许多人处在不得不工作的状态,也在工作中消磨了自己的心性,然而,城市里工作者们的悲剧总是相通的:一到假期,想要换个地方放松,景区里却总是挤满了人,无休止的排队甚至比工作还累。大家都秉持着一样的想法、大家都绷紧着一样的心灵。

生活在中国的社会里,总会有一种很紧绷的感受。前些年流行“松弛感”这个词,也出现许多装作“松弛感”的笑话,归根结底,还是我们的社会太紧绷了。有人说是中国人不会休息,许多人自出社会工作以后直到老去。我想,是社会不鼓励人们休息,在这个连双休制度都没有完全落实、简历稍有几年空档期就会受到企业歧视的国度,想要休息谈何容易。我不确定是不是只有中国人这样,在我去泰国旅行的时候,那儿的经济虽说不上好,但从居民脸上看不到愁容,各种路人都会与我这个异乡人打招呼──这在我们这里是很少见的。

我能去做一些工作之外的事情吗?现在的我只能靠工作养活自己,我也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什么赚钱,有句话是这么说的:“月薪是一种毒药”,现在流行考公务员,大概也是为了那一份固定拿月薪的“安稳”。然而,这份安稳的毒药会让人失去前行的动力,我也渐渐的在每个月拿月薪里渐渐失去了斗志。我开始发现了这一点,试图培养自己在工作之外的兴趣爱好,比如写作,只是收效甚微,暂时只能聊以自慰。

龚自珍的诗词写:“我劝天公重抖擞,不拘一格降人才”,我倒希望反过来,有没有人能识得我这个人才,将我从现在的泥沼里拉出来,携手共创对人类有益之事业。

呵呵,无非是打工人打出幻觉后的幻想罢了。